首页 > 财经 >

“90后”姑娘返乡种粮:“创新之犁”耕耘希望的田野

发布时间:2023-03-22 15:30:48来源:
绍兴3月22日电(记者 项菁)在浙江绍兴嵊州市长乐镇开元村田间地头,连日来,“90后”姑娘周丹身着宽松的卫衣、舒适的运动鞋,头戴一顶遮阳帽,熟练地操纵着新入手的大功率耕地机,为1100亩早稻播种做足准备。

  轰隆隆的马达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也唤醒了周丹心中那片“希望的田野”。

  很难想象,从容、干练且深耕家乡沃土的这位“新农人”,曾是一名“驰骋”海内外市场的外贸人。两年前她毅然返乡,与种粮的父亲一起投身现代农业。

  “种粮很辛苦,但我父亲一直不愿意放弃。那时候我也觉得农业大有可为,所以就决定回家,和他一起干。”周丹受访时自信地说,“两人一起种粮,肯定有‘1+1大于2’的效果。”

  如其所言,返乡后,周丹创立嵊州市周丹家庭农场,和父母分工配合,“我负责现代农机、对外交流部分,父亲负责传统种粮技术,母亲主要管理家庭农场。”

  创新是农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周丹深谙。为了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田模式,作为村民眼中的“新乡贤”“粮二代”,周丹自学现代农业技能,尝试引进无人植保机、大功率拖拉机等新型农机,并探索科学管田。

  “现代农业要发展,肯定需要升级机械设备。”和传统种粮大户有所不同,周丹希望运用新技术,探索育秧、播种、收割、烘干等种粮全流程机械化,以此种出更优质的稻谷。

周丹操纵耕地机 项菁 摄
周丹操纵耕地机 项菁 摄

  经过摸索和努力,2022年,周丹和父亲一起种植的自家稻米荣获“嵊州好稻米”称号。

  眼下,周丹还忙着筹备建设“叠盘暗出苗育秧中心”。她说,以后秧苗不需要再到外面购买,只要借助自动化流水线,在家门口能实现从添土、洒水、播种到覆盖、叠盘、出苗的现代育秧,“还能为其他粮农提供秧苗”。

  人勤春来早,耕种正当时。得益于种粮新政,今年,周丹又扩大了稻谷种植面积。

周丹操纵无人植保机为粮田喷洒基肥 项菁 摄
周丹操纵无人植保机为粮田喷洒基肥 项菁 摄

  作为农业大县,今年年初,嵊州推出多项种粮补助政策,同时新增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种粮直补,资金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对“种植早稻继而种植连作晚稻”“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的种粮大户给予特别支持。

  在新政的催化下,2023年嵊州早稻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是去年的3倍。为确保稳产增收,当地农业部门已组建多个技术服务团队,赴规模较大的早稻生产基地蹲点指导。另外,当地组建的10支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也将对育秧、机插、植保、烘干等种粮过程进行服务。

  这恰是浙江春耕备耕的生动景象。

  在探索共富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路上,日前,浙江省委发布的一号文件《关于2023年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为头等大事、摆在首要位置。

农技人员向周丹介绍种粮政策补贴 项菁 摄
农技人员向周丹介绍种粮政策补贴 项菁 摄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该省提出要做好“三抓三强”,即抓耕地强根本、抓科技强支撑、抓机制强动能。同时明确,今年粮食生产播种面积稳定在152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24亿斤以上。

  眼下,浙江广袤田野上,纵横阡陌间,随处可见包括周丹在内的粮农忙碌身影,新老农人积极翻耕农田、清理沟渠,共同绘好江南水乡的“春耕图”。(完)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