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人“触网”西进广西淘金 货运平台助推八桂“丝路”通达全球
南宁7月28日电 题:物流人“触网”西进广西淘金 货运平台助推八桂“丝路”通达全球
记者 张广权
近日,“老”物流人曹勇踏上浙江嘉兴南站的高铁,经过10个小时的奔波到达广西,此后他正式将自己物流公司的业务场景,由华东“切换”到华南。做了20年货车司机之后,曹勇3年前华丽转身,创办物流公司。此次入桂之后,当地地理标志产品蚕茧将经由他手,通过货运平台源源运往东部并通达全球。
回忆定格到上世纪90年代,本打算中学毕业回村种地的曹勇,在堂哥的带动下,考取了驾照,在河南老家等地给老板们开车。2006年,曹勇用攒的钱和弟弟合伙买了卡车,主要跑浙江到广西、贵州、云南线路,人生从此与物流挂上了钩。
买车之后,曹勇甩开膀子大胆干,早年间北方司机不怎么敢去的华南西南一带,他敢;别人不敢承运的超宽、超高、超长货物,他敢。凭借着胆识、技术,他真真体会过“车轮一转,黄金万两”。几年后,他连买两套房,在浙江安家。
在20多年的司机生涯中,曹勇脚踏山河,虽然读不懂经济数字,却能直观感知周围环境、人们生活的变化。之前从郑州跑到广州,没有高速,只能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要跑三天三夜。“后来就见到高速路一段一段往前修,过几个月就有新高速开通”,高速全线贯通后,郑州—广州线路只需要开18小时。“怎么形容呢?就像原来拄着拐杖的人能跑了,像拖拉机变小汽车。”曹勇说。
进入21世纪,西部大开发伊始,广西等地居民的消费水平眼见着提升。那时开始,曹勇经常从江浙运输洗衣机、冰柜等家电到广西,装在后车斗的洗衣机一路从双筒变成滚筒。“这20年广西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又到人人家里都有小汽车;村里以前有很多小土房,现在很多三四层的小楼。”
说起村里的楼,不得不说起蚕茧,小小蚕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丝路”。中西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具备发展蚕茧丝产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中国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这就是“东桑西移”发展战略。
在这个战略之下,曹勇将东部的家电运到西部,再将西部的蚕茧运到东部,车不走空,生意格外好。过程中,他见证了广西当地民众通过养蚕茧致富,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人回到家乡养蚕。“通过小蚕茧,能盖大高楼”成为当地的一大现象。
现在,“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2021年,广西桑园面积达302.63万亩,蚕茧产量40.74万吨,蚕农售茧收入208.18亿元。广西蚕茧产量已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生丝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蚕茧、生丝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55%和35%,蚕桑产业一二三产总产值超过500亿元。
而且,广西的桑蚕业也在往深加工发展,“一开始只拉蚕茧,后来广西这边开了越来越多的加工厂,直接把蚕茧制成丝,再往东部售卖”。如今,广西已形成“桑—蚕—茧—丝—绸”的全产业链条,荣获“中国丝绸新都”等称号。
曹勇在广西的公司所落脚的河池宜州,更是有着“中国蚕桑之乡”的美名。曹勇便是靠着早年间拉蚕茧结识的朋友,慢慢把拉蚕丝的物流业务做了起来。“把广西的蚕丝拉到浙江,由绸厂制成丝绸,大部分都出口了。”
从广西到浙江,这条运丝之路,也在悄然提速。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物流人有了货运平台这样的好助手。据曹勇介绍,以前配货需要到货站等地方等货,动辄两三天都是常事。后来有了运满满、货车帮平台等货运平台之后,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他成为了第一批使用者,“在手机上就能找货,而且很快。APP用技术给我配离我近、符合我吨位要求的货,快的时候几分钟,慢的时候顶多半天,就可以找到想要的货源。”
此次将业务扩展到广西,曹勇也心怀希望,“来到桑蚕之乡,看到这里的发展越来越好,再通过我在这边老朋友的业务注入,相信以后业务会越来越好!”
这次来广西,曹勇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谈及未来,曹勇说,想带上25岁的儿子一起干物流,“年轻人要在生意场中历练!”(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