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同心共筑梦 统战力量齐向“黔”
攻坚同心干 乌蒙展新颜
毕节建设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盛夏时节,贵州省毕节市海雀村的万亩林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在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等帮扶下,海雀村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新建了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等,2016年提前实现了整体脱贫,昔日的“苦海雀”变成了“金凤凰”。海雀村的发展变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20世纪80年代,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30多年来,在中央统战部的统筹协调下,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的积极参与下,经过一代代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曾经“苦瘠甲天下”的毕节,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再造了绿水青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自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毕节试验区以来,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华职业教育社、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及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等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优势和职能作用,通过推动政策倾斜、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品牌引领和推进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机制保障等具体举措,推动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同推进改革试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范例,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共画最大同心圆,共谱发展新篇章。统一战线助力毕节增强发展动力、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路径、强化示范带动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统战部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同时,积极调动自身资源,直接在毕节实施帮扶项目333个,投入资金5.7亿元;民革中央累计协调实施帮扶项目390个,投入资金1.03亿元;民盟中央累计协调实施帮扶项目216个,投入资金5681.03万元;民建中央累计协调实施帮扶项目190个,投入资金1.82亿元;民进中央累计协调实施帮扶项目370个,投入资金1.35亿元;农工党中央累计协调实施帮扶项目552个,协调投入资金2.59亿元;致公党中央累计协调实施帮扶项目230个,投入资金8899.09万元;九三学社中央累计协调实施帮扶项目213个,投入资金1583.67万元;台盟中央累计协调实施帮扶项目136个,投入资金891.54万元;全国工商联累计协调实施帮扶项目91个,投入资金1.52亿元。
一个个项目惠及万千群众,一组组数据凝聚着深情厚谊,全国统一战线正在助力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大路上大步前进。
2022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毕节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把毕节建设成为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示范区。
下一步,统一战线将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优势和职能作用,通过推动政策倾斜、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品牌引领和推进民主监督等方面,助力毕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面参与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工作。本报记者 张伟/文
各族儿女携手奔赴小康路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贵州省会贵阳的大街小巷、社区院落,随处可见“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党的好领导,我们欢迎你,为了执行党的好政策,为了乡村的建设,你们辛苦了,你们劳累了!”等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和宣传画;六盘水市水城区坪寨彝族乡箐马村下营组216名彝族群众集体编写系列山歌《同唱山歌给党听》,唱出各族群众如同石榴结籽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奔赴小康路的幸福心声……
作为全国民族八省区之一,贵州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贵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高质量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形势喜人。截至2021年,贵州省获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72个;11个博物馆(纪念馆)获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先后创建10批1437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各市(州)分别创建示范区(单位)6000余个,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创”的工作格局。
贵州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纳入“十四五”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具体实施;先后出台关于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文件,在政策制定、资金保障、项目安排上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贵州将“五个认同”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政策评估、史料编修、教材编撰等,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着力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载体、提升创建质量。
贵州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融入特色产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创新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实施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示范项目,打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如“弘扬三线精神、深化三变改革、促进三交互嵌”的六盘水经验、“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遵义模式、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和在全国率先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的“智慧黔南”等典型。
贵州制定出台做好乡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在创建方向、目标任务、重点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向乡村倾斜,推动各地广泛开展互观互检互评,发挥“创成一个带动一片、创成一批鼓舞全局”的示范效应;打造出丹寨县万达小镇“小镇三化大创建”、晴隆县三宝街道“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牌,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三穗县颇洞村“党社联建,融合发展”、惠水县新民社区“创建五共城镇社区,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等全国知名的乡村创建工作品牌。
下一步,贵州将全力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高标准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扎实推进安顺、毕节两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贵州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全覆盖,全面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
本报记者 杨茜/文
全球贵州博士俱乐部“智援”创新创业 打造人才“朋友圈”凝聚发展新力量
全球贵州博士俱乐部的2000名博士,每月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及其应用,在线上、线下开展公益讲座,助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近34万人次在线观看了贵州现代舞周,以“中国舞蹈向黔看·鼓舞贵州”为主题的演出,舞蹈对外展示更包容、更开放、更前沿的贵州文化形象……这是贵州省贵阳市委统战部打造“1A+6S”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圈以来的亮眼成绩单。
“1A+6S”即:一个联谊会(Association)加六个板块(Space)的有机整合。贵州省会贵阳是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推广城市。贵阳市委统战部近年来紧扣大数据产业发展契机,在贵阳国家级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数博大道“1A+6S”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圈,为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据不完全统计,以贵阳为代表,贵州全省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180余万人。
近年来,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从教育引导、培养使用和实践创新等方面入手,团结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教育引导为主线,着力把思想统一起来。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赴省内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重走长征路·永远跟党走”教育实践活动和“唱支山歌给党听”快闪活动,举办“寻美·贵州”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以培养使用为重点,着力把人员组织起来。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目前,贵州省9个市(州)均成立了“新联会”组织,县级“新联会”覆盖率达75%,共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7026人。为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培养使用工作,仅2021年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就通过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举办各类培训班94期,培训学员2030人次,不断筑牢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还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目前贵州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有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政协委员2名、省人大代表3名、省政协委员17名,通过引导他们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切实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以实践创新为抓手,着力把作用发挥起来。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积极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建工作载体、搭建活动平台,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学术交流、考察调研、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各类活动,不断培育壮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作用的特色活动品牌。《民法典》颁布以来,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动员律师行业会员成立宣讲团,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讲活动1900余场次,推动数百万人参与并受益。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还积极邀请新的社会阶层领域专家举办3期“新黔进·网络公益大讲堂”线上直播活动,共吸引了415万名网友“云参与”;大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网络代表人士开展“网红直播带货”助力“黔货出山”,动员税务师行业代表培训中小微企业人员4400余人次,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赴边远地区开展新媒体技能培训等,为服务贵州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新力量。因地制宜加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成功打造省级实践创新基地16个,成为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经验的重要阵地、展示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张伟/文
“千企帮千村”迈向“万企兴万村”
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
贵州省广大民营企业和各级商会组织广泛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综合运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式,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贵州于2015年12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工商联和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贵州省内外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发展产业、解决就业、采购消费、公益捐赠、技能培训等方式,把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生态、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做大参与企业数量、提升帮扶质量上下功夫,在建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在做实每一个项目、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在树立可学可比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上下功夫,完善帮扶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巩固拓展帮扶成果,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贵州某药企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从2015年开始在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建设生态蓝莓园,现在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通过土地租赁,提供长期大量农民工就业、分红的帮扶方式,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的604户农户2225人增收,人均年增收3440元,有力推动当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贵州某茶企优先与贫困户签订种植计划、优先用贫困群众务工原则开展就业帮扶,在瓮安县建中镇果水村投资种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800余人就业,其中残疾人20余人。
贵州某民族布艺蜡染企业则以布艺、蜡染为产业核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南板蓝根26700亩,近几年来创收1.335亿元,有效带动农户增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助推民族产业扶贫的新样本。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贵州“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参与帮扶企业达5849家,投入帮扶资金236.8亿元,帮扶贫困村6914个,直接帮扶贫困人口166.13万人。
贵州开展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展示了广大民营企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强烈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提升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促进了民营企业自身效益提升,又帮助农户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致富能力和内生动力,用实际行动打造了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贵州战法”,打造了贵州社会扶贫的重要品牌,为贵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磅礴力量,为贵州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千企帮千村”基础上,2021年8月,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联合贵州省工商联、贵州省乡村振兴局等6家单位启动了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把民营企业帮扶重心从助力脱贫攻坚转移到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
下一步,贵州将以产业振兴为重点,积极打造“万企兴万村”行动品牌,持续巩固拓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果,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经验,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助力贵州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打造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持续贡献民营企业力量。
本报记者 张伟/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